消防报警系统常见故障的判断需结合系统组成、工作原理及实际运行环境,通过系统性排查与专业检测工具实现。以下从故障类型、判断方法、处理措施三方面详细说明:
误报/漏报
使用发烟装置(如烟雾弹)或热源(≥54℃)模拟测试,观察探测器是否响应及控制器是否显示火警;
检查探测器清洁度,定期清洗(感烟探测器每3年需全面清洗);
核查安装环境是否符合规范(如避开潮湿、高温、粉尘区域);
通过控制器自检功能检查探测器状态,排查线路绝缘问题(总线对地电阻应>20MΩ)。
现象:无火情时报警,或有火情时未触发。
原因:环境因素(如粉尘、湿度、温度波动、气流干扰)、探测器老化、灵敏度设置不当、安装位置错误(如靠近空调风口、厨房油烟区)、线路干扰。
判断方法:
故障报警
检查探测器与底座连接是否牢固,重新插拔或更换底座;
用万用表测量线路电压(正常总线电压约18V),排查断路/短路点;
替换测试法:将疑似故障探测器接入正常回路验证是否恢复;
检查控制器接口板是否损坏,必要时更换。
现象:探测器持续报“故障”而非火警。
原因:探测器与底座接触不良、线路断路/短路、设备损坏、接口板故障。
判断方法:
断路/短路
分段测量线路电阻:总线对地电阻应>20MΩ,线间电阻应>100kΩ;广播线间电阻应>10Ω;
检查线路敷设是否符合规范(如消防广播、电话线需单独穿管,避免与总线、24V电源线共管);
排查强电干扰:避免与380V动力线平行布线,采用屏蔽双绞线,屏蔽层接地;
使用“重码检测”功能排查设备地址冲突(如多个设备使用同一地址)。
现象:回路故障、设备无响应、控制器报“线路故障”。
原因:线路老化、接头松动、绝缘破损、施工损伤、强电干扰。
判断方法:
干扰问题
检查线路是否与强电设备(如电梯、空调)靠近,采用十字交叉布线减少干扰;
确认线路使用双绞线(如RVS花线),避免平行电缆;
测试线路接地电阻,确保接地良好(接地电阻≤4Ω);
排查UPS电源杂波,必要时更换电源设备。
现象:系统误报、信号不稳定、设备误动作。
原因:电磁干扰(如强电设备、无线信号)、线路混穿、接地不良。
判断方法:
电源故障
检查市电供应及电源开关状态,测量输入电压(220V±10%);
测试备用电池电压(单个电池≥11.5V),充电24小时后仍故障则更换电池;
检查电源模块输出是否稳定(24V±5%),排查线路接触不良或熔断丝熔断。
现象:主电/备电故障灯亮,系统无法启动或频繁重启。
原因:市电停电、电源线路故障、电池老化(电压<21V)、电源模块损坏。
判断方法:
通讯/显示故障
触发自检功能,检查指示灯、显示器、音响器件是否正常;
排查通讯线路(如485总线)连接,确认设备地址、程序逻辑与图纸一致;
检查控制器与联动设备(如消防泵、排烟风机)的通讯信号,测试联动逻辑是否正确;
更新控制器软件或恢复出厂设置,排除软件冲突。
现象:控制器无显示、按键失灵、通讯中断、无法联动。
原因:硬件故障(如液晶模块损坏)、软件错误、通讯线路问题、编程逻辑错误。
判断方法:
设备不动作
核查联动编程逻辑(如“与”“或”逻辑是否匹配);
测量联动线路电压(24V±5%),排查线路断路或接触不良;
测试设备自身功能(如手动启动消防泵,观察是否响应);
检查设备控制箱反馈信号,确认是否接入继电器隔离强电干扰。
现象:按下手动按钮或探测器报警后,消防泵、排烟风机等未启动。
原因:联动逻辑设置错误、线路问题(如24V电源压降大)、设备本身故障。
判断方法:
反馈信号问题
检查反馈线路连接,测量线路电阻及电压;
测试设备反馈功能(如水流指示器动作后是否输出短路信号);
确认反馈端子是否按规范接电阻(如10kΩ),避免信号干扰。
现象:设备动作后,控制器无反馈信号。
原因:反馈线路断路、设备故障、反馈端子未接电阻。
判断方法:
声光报警器不响:检查电源供应(DC24V±5V)、设备是否损坏,测试驱动板功能;
备用电源失效:测量电池容量(低于标称80%需更换),检查充电器输出电压(27.6V±0.5V);
系统误报:排查环境因素(如油烟、蒸汽),调整探测器灵敏度,定期维护清洗;
重码问题:通过系统登录查询重码设备,重新设定地址。
总结:消防报警系统故障判断需结合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方法——观察设备状态、测试线路参数、询问运行情况、分析系统逻辑。通过专业工具(如万用表、发烟装置)和系统自检功能,逐步排查故障点,确保系统准确、可靠运行。定期维护(如季度检测、年度全面检测)是预防故障的关键,同时需遵循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(GB 50016)等标准,确保系统合规。